抖音打车正式上线 网约车市场竞争加剧


网约车市场迎来新对手? 出品|电商头条 作者|李松月 “抖音打车”正式登场 抖音现在也能实现打车服务了。 近日,抖音开放平台推出了交通出游类目小程序的资质示例,标志着它即将踏入网约车市场。 (图片来自抖音开放平台) 根据抖音开放平台发布的条例,交通出游服务支持“打车/网约车”“顺风车/拼车”和“出租车”三个细分类型。目前已有多个打车平台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驻,例如“T3打车”“滴答顺风车”“一喂顺风车”等。 实际体验后发现,“滴答顺风车”和“一喂顺风车”等小程序已在全省范围内正常使用。而“T3打车”可能由于入驻较晚,仍处于测试阶段,只能通过其“省钱中心”购买礼品卡、优惠券等。 (图片来自抖音“T3打车”小程序) 值得一提的是,“优惠券”也是许多网约车平台在抖音试水时的重要手段。例如“滴滴”在抖音开设了一个专门售卖优惠券的账号,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。目前其店面销量最好的优惠券,已售出1.1万多份。 (图片来自抖音店面“滴滴出游团”) 随着抖音即将开放网约车平台入驻,未来“滴滴”也许也会以小程序的形式出现在抖音上。 由此可见,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,抖音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流量入口。 刚刚晋升为抖音负责人的韩尚佑曾表示,在以推荐为核心的生态下,抖音开放平台有能力将各类内容和服务推送给最需要的用户。 现在抖音开放网约车类目小程序的入驻,相当于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获客渠道,这也符合抖音开放平台的初衷。 那么,对于抖音自身而言,它真的需要打车功能吗? 网约车市场并非抖音的最终目标 CNNIC发布的第50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去年6月,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4.05亿,较今年12月降低4754万,占网民整体的38.5%。 (图片来自第50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)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,网约车市场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都出现了上涨。但与之相对应的,是渗透率的增长空间扩大,以及潜在用户的占比降低。 换句话说,尽管网约车市场目前处于低潮,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。前几年网约车市场渗透率波动极小,整个行业都步入了存量竞争,拉新、留存、转化都是让网约车平台头疼的问题。 随着现在新政的调整,出游市场低迷,网约车平台们也总算有机会开始新一轮的获客竞争。此时最显著的变化有两点:一是网约车平台加强营销力度,例如借助抖音引流;二是更多新的平台加入了这场争夺。 去年以来,华为、腾讯等多个大厂都开始布局出游业务。不过它们并没有亲自建设网约车服务,而是通过合作、接入等方法,建立自己的聚合打车平台。现在抖音以小程序的形式,向网约车平台们伸开橄榄枝,虽然也有着搭建自身聚合平台的想法。 但无论是单纯接入,还是开放聚合打车入口,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:抖音与网约车业务的契合度如何? 众所周知,抖音的核心优势是推荐算法。这是流量的来源,也是流量的去处。网约车平台们利用抖音进行营销,根本目的还是接触更多潜在用户,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顾客。 从这一点来看,在抖音售卖优惠券,将用户引流至自己的平台,这是完全合理的。并且当网约车平台们以小程序的形式,将自己的主要功能同步到抖音平台里,其必要性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。 (图片来自抖音小程序) 起初卖优惠券的模式虽然与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非常接近,都是用户在推荐后下单团购券“存着”,需要用时再找出来。计划有变也能全额退票,使用起来比较灵活。 但是网约车平台进驻小程序后,相当于把“打车”这一行为转化成了即时服务。先不说用户是否存在对“打车”的兴趣,并能否刚好收到抖音的推荐视频。即使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户,也会选择更加便捷的平台,而非刷到抖音视频后,才想起自己需要打车。 本质上讲,“抖音打车”的模式虽然更类似于“抖音订餐”(团购配送等),都是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。但两者的区别在于,“打车”这一行为本身,远比“吃饭”低频。用户并不需要在打车时享受“即看即点即达”的服务体验。其与抖音的交易逻辑并不契合。 由此可见,抖音做打车业务是“可以,但没必要”的事情。未来抖音也不太可能将之作为重点项目扶持,更多只是单纯为了补充平台内的生态。 从战略意义的层面上来讲,“抖音打车”也有一些其他的作用。 “无边界扩张”+“互联互通” 2020年,美团再度布局共享充电宝业务时曾引发外界疑虑。对于这个迟迟无法跑通盈利模式的业务,美团为什么如此执着? 当时就有美团内部人士对外透露,美团做充电宝,赚钱不是主要目的,主要是想“把美团的线上流量带到线下,提高APP日活和品牌影响力”。 这句话放到抖音头上也是一样的。在开放平台的加持下,抖音可以自由探索各类方向,而无需付出太多成本。其他平台听到抖音的流量优势后也乐于进驻,降低新的获客渠道。抖音的功能降低后,用户在APP内的逗留时间也更长,进而转化为更多流量,产生良性循环。 对于任何互联网平台而言,用户的“钱包份额”和“时间份额”都是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这也是为何王兴提出的“无边界扩张”如今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普遍现象。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的一点是,现在的“无边界扩张”总是与“互联互通”相伴而行。 一个典型的反例就是美团和抖音。现今打开美团APP会发现,其主页上的各个分类业务中,不仅“骑车”以外,都可以在抖音完成。 (图片来自美团) 例如各种到店业务,都在抖音的生活服务范畴当中;订餐方面,抖音正在部分城市试点;即时零售方面,“抖音商场”可以提供类似的“次日达”服务;跑腿方面,抖音刚刚接入达达快送等平台,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下单;影片票方面,抖音除了有自己的“抖音影片票”功能,还同时接入了“猫眼”和“淘票票”;剩下的如打车、火车票机票等,也都能通过抖音小程序实现…… 假如单从这一点来看,抖音几乎已经将美团所有的业务搬到了自己的平台里,两者之间应当是竞争激烈、火药味十足。 虽然并非如此。尝试在抖音上搜索一下“美团”你会发现,美团除了在这里打广告、投放优惠券,还进驻了抖音开放平台。其中“美团套票”和“美团优选”小程序都能直接正常使用,“美团订餐”则暂时只有领优惠券的功能。 (图片来自抖音) 由此可见,美团和抖音之间,与其说是疯狂蚕食对方领地的激烈竞争,不如说是一种“无边界扩张”和“互联互通”的双线并行。 在互联网行业的存量竞争时代,“一边扩张一边互通”已经成为了共识。虽然都在说“降本增效”“去肥增瘦”,但同样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达成这一目的——近几个月内,抖音和易迅就已经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开放平台/小程序平台。 当你们的业务都相差无几时,最终比拼的就是谁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。行业也由此开启了全新的篇章,走向多方共赢的局面。 看见就是缘分,欢迎扫码加入电商社群,结识更多人脉 铁粉推荐 |